当前,正值湖北省文化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,湖北文投及旗下子公司围绕“十五五”规划编制与战略落地,广泛征集干部职工建言献策。经梳理筛选,湖北省创新谷投资有限公司黄江发、张雷、刘景等9位同志提出的九大优质建议,涵盖业务转型、生态构建、产业协同、人力支撑、运营优化等多个维度,为公司破解发展难题、抢占产业先机提供了清晰路径,助力湖北文化产业在新征程上实现新突破。
一、从办公租赁向研学综合服务商转型 开辟文旅融合新赛道
面对房地产市场低迷、办公租赁业务承压的困境,应依托湖北历史文化、自然生态等优势资源,推动业务从单一办公租赁向研学综合服务商转型。
具体而言,需挖掘地域特色资源,打造文化传承、科技创新、乡村体验等主题研学线路,开发航天科技、人工智能等系列主题课程包;同时拓展多元收入来源,加强与学校合作承接大规模研学活动,为企业定制研学培训方案,搭建线上研学平台整合资源,通过与供应商长期合作、优化流程降低成本,实现从“空间出租”到“价值创造”的转变。
——湖北创投 黄江发
二、构建全省IP网络生态 打造“荆楚文化”品牌矩阵
提出“一核引领、两极驱动、多点绽放、全省协同”的IP网络生态战略,明确湖北文投定位为“IP组织者、掌舵人与造船人”,而非单一创作者。
在区域布局上,以武汉为“超级IP引擎与资源枢纽”,将南太子湖创新谷打造成标杆文化综合体;以襄阳(三国文化与古城更新)、宜昌(长江生态与文旅融合)为“区域文化增长极”,分别打造“中国三国文化中心”与长江研学营地;其他地市州聚焦楚文化、武当文化、土苗民俗等特色,形成“特色文化节点”。同时建立“文化基因库”、推行“模块化+品牌授权”模式、构建“全省文化消费一卡通”,实现全省文化资源“整体赋能、集团作战”。
——湖北创投 张雷
三、强化集团产业协同 重塑园区为数字文创创新社区
针对集团产业协同不足、园区定位脱节的问题,建议以“十五五”文化与科技融合要求为导向,将园区升级为“数字文创产业创新社区”。重点招引MCN机构、AIGC创作团队、数字藏品企业,打造“创作-制作-分发-变现”产业集群;搭建“IP全产业链服务平台”,联动抖音店铺建立“IP筛选-孵化-推广-衍生品销售”协同机制。在招商方面,推行“阶梯租金+政策赋能”“租股联动+收益共享”模式,降低企业入驻门槛;同时打通“线上+线下”链路,建设元宇宙体验区、开展“云逛园”活动,夯实数字基建与创新服务,培育新质生产力。
——湖北创投 刘景
四、精准施策破人力痛点 为战略落地提供人才支撑
聚焦人力资源管理短板,提出专项优化建议。一是划定核心岗位清单,将60%以上骨干配置至文化企业招商、IP孵化等关键岗位,建立跨部门临时支援机制;二是分层设置量化考核指标,如招商岗“年度签约文化企业≥15家”、新业务岗“年度IP孵化≥3个”,考核结果与晋升、奖金直接挂钩;三是优化“基础+绩效+专项”薪酬结构,明确“不劳不得”底线,淘汰消极怠工者;四是打造实战化培训体系,按新员工、在岗员工、管理层分层设计内容,通过“理论+实操+成果应用”三维评估确保实效,解决“人岗错配、动力不足、能力不匹配”问题。
——湖北创投 赵小雨
五、推动园区向文化产业生态运营商跃升 破解发展瓶颈
针对南太子湖创新谷主营业务承压、竞争力不足的问题,建议推动园区从“园区运营商”向“文化产业生态运营商”转型。聚焦“文化+科技”“文化+设计”“文化+数字媒体”方向,建立入园企业评审机制;构建共享直播间、数字制作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,拓展增值服务收入;实施“轻重结合”扩张策略,输出品牌与管理经验拓展新空间;推进智慧园区建设,集成招商、物业、企业服务功能,探索“虚拟入驻+实体服务”模式,降低对单一租金的依赖,提升抗风险能力与产业集聚效应。
——湖北创投 徐子龙
六、创新园区收费与运营模式 缓解租金拖欠难题
针对园区企业租金拖欠、现金流紧张的实际问题,提出多维度解决方案。短期推行“分阶段支付”“服务抵扣租金”“以商招商抵租”“租金转股权”等纾困措施;优化管理流程,引入微信、支付宝自动化缴费平台,建立“短信-电话-函件-司法”分级催收机制;长期通过提供免费维修、政策辅导、共享设备等增值服务提升租户粘性,根据企业信用等级给予押金减免;同时探索“股权合作”“定向招商”“政策捆绑”模式,实现收入多元化,推动园区从“收租方”变为“企业成长加速器”。
——湖北创投 邱雪
七、构建“三司”战略体系 推动湖北文投提质增效
提出“项目立司、品牌兴司、产业强司”三位一体发展战略。“项目立司”聚焦数字文化、“文化+康养”“文化+教育”等新兴领域,开发沉浸式体验项目与全龄段文化消费生态;“品牌兴司”实施“品牌灯塔”工程,重点打造长江文化、知音文化、“楚楚优礼”等五大品牌,搭建“鄂文优选”电商平台整合线上资源;“产业强司”通过战略合作、产业联盟构建产业共同体,打造“内容创作+数字传播+场景体验+衍生品开发”全链条业态,实现从“单点突破”到“生态构建”的跨越,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与抗风险能力。
——湖北创投 夏亮
八、布局“文化+”十大体系 打造省级文化产业核心平台
提出重整“文化+”十大体系,全面推进省级文化产业平台建设。包括成立“湖北文化产业公共品牌联盟”整合省内文创品牌;组建“湖北省文化产业协会”服务近万家文化企业;推出“文创产品盲盒机”创新产品销售模式;优化“楚楚优礼”电商运营,从单店扩张到店群、从供应商升级到供应链;打造文化服务APP汇聚全省文化资源;发放“文化惠民卡”拉动文旅消费;升级南太子湖创新谷为特色文创园区;建设省内最大文化产业数字资产流通平台;探索“文化+金融”模式,成立“文化银行”、设立文化产业基金,形成覆盖“品牌-企业-产品-渠道-服务”的完整生态。
——湖北创投 陈群
九、破解“房东”依赖症 推动园区向“产业生态组织者”转型
针对园区过度依赖“租金+物业”传统模式的痛点,提出从“空间运营”向“生态构建”全面升维的战略。核心是将公司定位从“园区管理者”转变为“文化产业创新生态构建者”,打造让文创企业“离不开、发展快、能共赢”的产业雨林。
具体路径包括:产业聚焦“文旅科技园区”,推行“链式招商”形成创意、制作、技术、发行的内部产业链闭环;服务赋能企业,与高校共建实训基地解决“找人难”,打造园区品牌活动帮助对接市场;管理革新建设智慧园区,搭建集招商、物业、产业服务于一体的协同平台;创新租金与物业费模式,对高潜力企业试点“租金换股权”,提供高端定制化物业服务,推动收入来源从单一租金拓展至产业服务、投资收益等多元渠道,增强发展韧性。
——湖北创投 樊保林
下一步,公司将组织专业团队对建议进行细化落地,通过“顶层设计+基层实践”“战略引领+战术执行”相结合,推动建议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,为湖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文投力量。
